想要了解一個人,就去看看他書架上的書吧!
或是直接與他對話,了解他生命中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故事,或是看看他的作品。

所以人家常說,CP值最高的投資就是去買一本書來看看,很多人累積了多年的經驗,走過無數的冤枉路,最終將自己的知識濃縮成精華,就寫在他的作品上,能夠用一個下午或是一天兩天,得到一個人最寶貴的經驗,真的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。

對我來說,有兩部影響我人生非常重要的影片。
最近和朋友聊天發現,在這個特別容易迷惘的年紀,這兩部影片加上我的經驗,能夠帶給他們很多不一樣的啟發。
所以今天我決定要與你分享這兩部給我很大的啟發與力量的影片

第一部與你分享的影片是
Simon Sinek: 賽門西奈克: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





這影片重點為兩個部分
1.黃金圈理論
2.創意的散播法則

而其中對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是黃金圈理論
影片中雖然是在談論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,甚至財商課也會引用這套理論來輔導公司等等,但我認為這一套理論可以應用在很多的地方。

對我來說,我看完影片的當下立即想到的是我的人生。

其實從小到大,我們所受到的教育大多屬於填鴨式的教育,我們要求五育均衡,英文不好就補英文,數學不好就補數學,好的也補壞的也補,補來補去就是為了要應付考試,拿個高學歷,找個好工作。
我的人生也是,一直以來都當一個乖寶寶,國中好好念書考個好高中,高中好好念書考個好大學,一路走來就是依照這樣的劇本再走,對於未來也從沒多想過什麼,總覺得就像是電影一樣,劇本都寫好了,我只要演好我自己的角色就可以,出了社會自然會有出路,看我擁有什麼能力,就站在什麼位置吧!

而這個故事就要從高中說起......
其實我也不是沒有夢想,還記得以前總是喜歡跟別人聊聊天,聽聽別人的心事,總是喜歡思考很多事情,每一次晚上睡不著都在檢討自己的一言一行,看怎麼樣應對可以更好,面對別人的問題怎麼處理會更好。然而我本來有想過就念個哲學或是心理系吧!或是一類組的科系感覺也十分適合我。
不過很有趣的是,老天爺總是那麼愛開玩笑,我當時對自己的認知就是一個興趣與性向完全相反的人,我喜歡一類組一些比較有趣與人接觸的科系,但是我的文科爛到爆炸,反倒是我的理科還算優異,但是理科出來的工作,其實大多就是面對機器或是做做實驗,相較之下與人的互動好像沒有如此的多,而三類組的課業,我自認為能力不足,所以就敬而遠之。
最後,在興趣與性向之間,我選擇了我的性向,也就是如我上面所說,我有什麼能力,我就去站在什麼位置
高中三年過去,成績不算好也不算爛,面對大學科系的選擇,我也是依循高中選類組的邏輯,即使我物理化學因著自身的理解力程度還算可以,但很明顯的,我因著考試的關係而對此完全失去了熱情,最後就像吃記憶吐司一樣,全部吐了出來,所以完全不考慮物理化學相關科系,看來看去只剩下資訊相關科系可以選擇,最後就念了資訊管理學系。
你問我資訊管理學系要幹嘛?我告訴你我不知道,總之對我來說,一個宅男碰個電腦也是很合理的,不喜歡也不討厭,也沒有得選擇,那就被選擇吧!
上了大學之後,一如往常的好好念書,成績沒有名列前茅,但是也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,但是這一切都是靠努力得來,沒有太多的熱誠也沒有什麼想法,反正就依循軌道走,生命自有活路吧!

我記得我好像是大三的時候看到這個影片的吧!當下我就直接把這部影片存在我的筆記本裡面,因為我清楚知道這裡面提到的觀念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。

Simon Sinek(賽門西奈克)在影片中闡述黃金圈的時候提到

我們大多數的人思考都是由外而內的
what→how→why
而那一些成功的領導人則是相反的,他們是
why→how→what

黃金圈理論  

而看到這裡,不曉得為什麼我突然就頓悟了。

影片中雖然在說的是領導人群或是領導公司,但我卻腦袋閃過,我們不也正在領導自己的人生嗎?

從小到大,我們總是在使用大多數人的方式在思考
what→how→why
我們擁有什麼,然後可以如何,最後才發現不知道原因
白話文解釋就是,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亦或者是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,我們總是用別人給我們的評價、框架、軌道,或是我們僅擁有的能力,讓自己的人生被選擇。

而影片中所提到那些成功的領導人
why→how→what
他們思考他們想要什麼,然後要如何達成,最後才補足自己缺少的
白話文解釋就是,他們很清楚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,目標在哪裡,進而去思考自己與目標差距多少,找尋方法去達成,補足自己的能力,自己選擇自己要的人生。

然而成功的人占少數,而我發現我的思考邏輯正式和大多數人相同,於是我便開始做一個實驗,我開始詢問身邊很多人和問自己「為什麼」

為什麼要念資訊管理學系?
「就分數到了就念了」
「聽說工作比較好找吧!」
「我爸媽說念這個阿」
「我也不知道ㄟ」

為什麼要念研究所
「不知道要幹嘛就先念吧!」
「聽說工作薪水比較高一些」
「我爸媽要我念上去」
「我也不知道ㄟ」

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
「先加減賺一些錢吧」
「爸媽說先做這個工作」
「我也不知道ㄟ」

當然我問過千千萬萬個問題,答案千篇一律都差不多是如此,於是我發現,真的如我的推測一樣,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而大部分的人也都將自己的人生交付與別人,也許是父母也許是社會大眾也許是老師,因為這樣都不用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都是別人要我這樣做的。

而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,也不乏許多人是充滿的理想,但是卻和現實背道而馳的人

你未來要幹嘛?
「開一家咖啡廳吧」
那你知道開一家咖啡廳需要什麼嗎?
「很多的錢和咖啡的知識吧」
那你有在學習怎麼賺很多的錢和咖啡相關的知識嗎?
「之後再說吧」

你未來要幹嘛?
「我想要創業開公司」
那你知道要怎麼創業嗎?
「不知道ㄟ」
那我覺得你可以去學習一些創業相關的知識阿
「我先把課業念好找個好工作吧」

你未來要幹嘛?
「我不知道ㄟ......」

像是這一類的人,數目也不亞於前者,這些人看似找到了心中的BIG WHY,但是實際上只是個假象罷了,他們對於自己所說出的why並沒有熱忱,所以不會去找尋how to do,更別提看看自己缺少what來補足
然而我發現當時的我也是如此,我只知道自己希望未來有好日子過,不過似乎也不是心中最想要的答案

然而當我發現這樣的事情,我便開始去思考為什麼會如此
也許是因為我們曾被殖民的基因流傳下來,所以不會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
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孝順之道,讓我們聽爸媽的話,所以不會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
也許是因為教育出了問題,總是填鴨我們,所以不會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
也許都只是我自己在找藉口......

但是如同我在身心靈所學到的,要改變需要兩件事情,「覺察」和「決定」
我們無法去擁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,所以我們要先「覺察」自己的狀態,再來「決定」要留在舒適圈還是改變自己。

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問題了,於是我開始問自己我要的是什麼....


(圖片來源)

如同我在前面所說的,大學時期我的成績不算是頂尖,但是也不是很差,而我去觀察身邊周遭的朋友們,我認為會在每個領域成功的人有三種
1.天才
在你的身邊一定有這種人,你需要花一個下午才能理解的東西,他可能一看就懂,你花一整夜背誦的東西,可能他過目不忘,你問她怎麼辦到,他也說不上來,應該就是天賦吧!我認為這種人在他的領域裡,有心絕對是能夠成功的。
2.熱忱
也許他不是特別的天才,不過他非常熱愛這個領域的事務,對於學習或是實作樂此不疲,別人眼中稱之為工作和壓力,對於他來說叫做玩樂和探險,天才也許會倦怠也許會懶惰,不過有熱忱的人並不會。
3.憨人
這裡不是要說天公疼憨人,而是聽話照做的人,若是跟對人,肯吃苦,也是能夠有一番成就的,但是大多數人無法做到,因為多半都會有自己的想法。

我仔細思考了一下,我在該領域並不是天才,也不具有極大的熱忱,更別說我非常反骨,完全無法聽話照做,於是我決定脫離在這個領域不上不下的狀況,開始去找尋自己的天才、熱忱,或是能讓我完全聽話照做的方向。於是我開始脫離只念書這件事,開始嘗試做不一樣的事情,去做保險、直銷、創業、補習班、外匯、身心靈領域、財商領域等等,甚至現在在寫部落格也是一種嘗試。
然而嘗試這些事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,我的成績因此下滑,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,甚至我的開銷也變大,但是我卻覺得很值得,即使最後這些東西多半走向失敗,但至少我知道我不要的是什麼,漸漸的我是誰,就被塑造了出來。
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,並不向我那麼幸運,不能夠有多餘的時間跟金錢可以去做這一些嘗試,於是就如我在《為什麼希望能大量發文章?》中所說

「我希望,我身邊的人能夠因為認識我陳宥安,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,我希望,我身邊的人都能夠不受金錢上的限制,而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我希望我身邊的人都能夠財富自由,進而去從事自己所想做的事情,而我認為這樣世界才能夠真得更加進步」

其實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去找尋自己的天才和熱忱,過自己想過的生活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然而當我找到我心中的big why之後,我便開始思考how to do,以及我距離目標還差what。
我的目標設立的很大很遠,有時候會動搖有時候會遺忘,甚至你問我所以你知道要怎麼做了嗎?其實我的答案還是不知道。
不過跟以往差別在以前的不知道是「根本沒有去想過」現在的不知道是「我還在尋找」,就像捏麵人一樣,總是先捏出一個輪廓再來慢慢地補上五官,而我正在雕塑我未來藍圖的輪廓。

「現在我想問看到這裡的你,你心中的Why是什麼?」

當你開始思考後,也許你會找到一條道路,也許你會產生另一個困擾。
我好像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會一點,對我來說我找不到唯一的熱情,我找不到一條道路,我無法像那些專業領域的狂熱份子一樣,那我是不是就只能停在山腰不上不下......
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,那不用擔心,因為你跟我一樣,然而我將會在《與你分享,改變我人生的兩部TED影片(二)》中,與你一起面對這個問題。

愛迪生
「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。」
共勉之

arrow
arrow

    陳宥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